中甲球员相当于德国什么球队 中甲球员的工资有多少
朋友们好,今天为大家整理了关于中甲球员相当于德国什么球队和中甲球员的工资有多少的知识分享,希望能解答您的疑惑,接下来我们正式开始!
足球,作为一项全球性的运动,各国球员在各自的联赛中展现出独特的风格。中甲联赛逐渐崭露头角,吸引了众多国内外球员的关注。本文将探讨中甲球员与德国球队之间的异域同频,旨在为读者呈现一场视觉与思维的盛宴。
一、中甲联赛与德国球队
1. 中甲联赛
中甲联赛,全称为中国足球协会甲级联赛,是中国足球职业联赛的第二级别。自2004年成立以来,中甲联赛不断壮大,吸引了众多有实力的俱乐部和球员。近年来,随着中国足球改革的深入推进,中甲联赛逐渐成为国内外球员展示才华的舞台。
2. 德国球队
德国足球历史悠久,拥有一批世界级的俱乐部。德国足球以其严谨的战术、高效的执行力而闻名于世。在五大联赛中,德国球队常年占据着较高的排名,如拜仁慕尼黑、多特蒙德、法兰克福等。
二、中甲球员与德国球队的异域同频
1. 技术特点
中甲球员在技术特点上与德国球队存在一定的相似之处。德国球员注重基本功的锻炼,强调技术流的打法。同样,中甲球员在训练中同样注重技术层面的提升,力求在比赛中发挥出高水平的表现。
2. 战术理念
德国球队在战术上追求整体性、纪律性和执行力。中甲球员在战术理念上同样注重团队协作,追求整体实力。在比赛中,中甲球员善于发挥团队优势,与队友紧密配合,为球队创造机会。
3. 拼搏精神
德国球员在比赛中展现出的拼搏精神令人敬佩。中甲球员同样具有强烈的拼搏意识,他们在比赛中敢于拼搏、永不放弃。这种拼搏精神使得中甲球员在比赛中更具竞争力。
4. 潜力与发展
中甲联赛近年来不断涌现出优秀球员,如张稀哲、王大雷等。这些球员在德国球队中同样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德国球队在引进中甲球员时,看重的正是他们的潜力与发展空间。
三、案例分析
以中甲球员张稀哲为例,他在加盟德国球队沙尔克04后,凭借出色的表现赢得了球迷的喜爱。张稀哲在德国球队中展现出的技术特点、战术理念以及拼搏精神,与德国球队的风格相得益彰。这充分说明了中甲球员与德国球队之间存在异域同频。
中甲联赛与德国球队在足球世界里相互借鉴、共同发展。中甲球员在德国球队中展现出独特的魅力,为德国足球注入了新的活力。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中甲联赛与德国球队之间的异域同频将更加紧密,共同推动世界足球的发展。
里皮为何能够激活多名U23球员和边缘国脚
U23新政是今年中超的亮点也是难点,目前联赛快要打完三分之一,九轮已经战罢,广州富力的黄政宇是惟一一位9场全勤的球员。对于U23球员政策,不少球队更多是一种被动执行,大多数踢了半场就撤下,甚至有些球员只能踢十几分钟。对此,国足主帅里皮怒了:这是在和规定耍心眼!里皮甚至谏言足协,“可以改成用U23换U23,这样就可以避免钻空子了。”那么,U23新政实行受阻的背后,隐藏着什么原因?
广州富力黄政宇是惟一一位9场全勤的球员。
足协初衷培养年轻本土球员
2017赛季中超、中甲联赛实行U23政策,即“上场运动员名单列入至少两名23岁以下(U23)国内运动员(1994年1月1日后出生),其中一名U23球员应为首发。”
按照中国足协职业联赛理事会执行局局长马成全的话说,这是基于贯彻落实《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中,明确提出的加大青少年球员培养等方面要求进行的调整。马成全表示,实行U23政策是为增加中国本土年轻球员的上场机会,给他们平台进行锻炼。
可以说,足协的初衷是好的。近年来金元足球盛行,各队加大投入的同时,造成“高价外援比比皆是,本土球员很难冒头”的现状。在国家队的前锋线上,甚至出现了无人可用的尴尬。
作为国足主帅,里皮就抱怨说,“在中国联赛中,鲜有20岁或者21岁的球员出场,这是足球人才挖掘方式的缺失。”
上有政策中超各队都有对策
对于U23球员政策,不少中超球队出于成绩上的压力,更多是一种被动执行:大多数踢了半场就撤下,甚至有些球员只能踢十几分钟。
中超第9轮,共有26名U23球员出场,其中21人首发。出场人数和首发人数均创造本赛季新高,但平均出场时间仍维持在45分钟左右,和前几轮相比没有实质性提升,首发U23球员平均出场时间51.2分钟,较之第6轮首发U23球员平均出场60分钟的最高纪录差距明显。
值得一提的是,截至第9轮比赛结束,河南建业派出过6名U23球员,使用U23球员的数量和时间均是各队之首,主帅贾秀全对于年轻球员的使用和提拔值得称道。
相对来说,竞争没有中超激烈的中甲球队更敢于使用年轻球员。中甲第9轮7场比赛(北京人和VS大连一方的比赛延期),共有29名U23球员出场,首发球员23人,平均出场时间67.8分钟,首发平均出场时间达到81.5分钟,创了赛季新高。相比中超U23球员平均45.1分钟的出场时间,中甲要高出22分钟。
新政受阻青训不作为惹的祸
手中有粮,心中不慌,为什么中超各队排斥U23新政?其实,U23政策在中超赛场受阻的背后,是中国足球前些年在青训方面的不作为。
从目前来看,对于U23球员的使用,主要分两种类型。
第一种是球队中没有优秀的年轻球员,作为主教练只能派上“打酱油”的U23球员应付。踢个10至20分钟就换人,这种情况的发生是对足协新政的变相讽刺。
另一种是年轻球员在足协新政提携下能够在球队战术体系中站稳脚跟。其中,广州富力的黄政宇,河北华夏幸福的高准翼,贵州恒丰智诚的闵俊麟就是代表人物。这一类U23球员能够在首发阵容站稳脚跟,主要还是自身能力能够达到中超的水准。
不过,这种能够站稳脚跟的球员太少了。中超打完第9轮,有且只有广州富力的黄政宇一名U23球员能够9场全勤、打满810分钟。之所以出现这种惨状,是中国足球前些年青训不作为结出的恶果。
有网友表示,U23新政不能解决“造血”问题,真正解决“造血”问题的还是青训。
猛药去疴里皮谏言贯彻到底
每一项政策的出台,有人反对,就会有人支持。对于U23新政,国足主帅里皮就站在了支持者的行列,“今年年轻球员的参与度大于以往,这是U23政策的积极意义。”
对于新政受阻,里皮表示,这是各队在和规定耍心眼。他甚至谏言足协,可以改成用U23换U23,这样就可以避免有人钻空子。里皮认为,教练员提前换下年轻球员的行为会影响到球员的信心,“球员的建设是全方面的,不仅是技战术,还有心理。一名主教练开场不久就把年轻球员换下,传递了主帅对他们没有信心的信号,主教练对他们没有信心,球员何来的信心?”
与里皮一样,U19国青队主帅、德国人伊塞克也对U23新政持肯定态度,“中国足协的出发点是好的,但在这个过程中有些不太完美的地方。如果一名年轻球员只打十多分钟就被换下,那还不如不上。如果在其他档次低一些的赛事中打满90分钟高质量的比赛,锻炼价值大过中超这十多分钟。”伊塞克也给足协支了一招,“如果U23球员在没有受伤的情况下上半场就被换下,能不能对球队进行处罚?比如换一次罚100万人民币?反正现在有些俱乐部愿意花钱。用这笔罚款成立一个基金,用于中国草根足球的发展,或者给青训教练增加工资、做校园足球培训等,这样行不行?”
信报记者张九江
中国足球为何难以冲出亚洲,走向世界
(一)外部环境
亚洲球队在德国世界杯上被修理得灰头土脸,对于中国足球可不是好消息。个大洲球队在本届世界杯上的表现,会影响到国际足联下届世界杯的名额分配,“亚洲四强”齐刷刷地在打完小组赛后回家,基本决定了下届亚洲(包括澳大利亚)的出线名额将维持在4.5个。看到这个数字,朱家军就已经失败了大半。“亚洲四强”打世界杯不行,但在亚洲的世界杯预选赛中,却有绝对实力镇压可能的犯上作乱者。从心理上,中国也属于四强的挑战者,但中国队把出线的希望寄托在没见过大世面的国产教练身上,这本身就是一个错误,而更大的错误在于,以为一次次的撞大运,总有被垂着的一天。而事实上,如果不发挥“后发优势”,中国队将在相当长的时间内,继续充当世界杯的看客。
(二)“中庸之道”
中国队上一任主教练阿里·汉凭自己在中国生活了两年的亲身经历和体会说出的“不高不低,不上不下”的感觉,恰恰折射出就是中国人日常为人处世中所体现的“中庸”哲学。中国的足球运动员是中国人,一个中国的“社会人”生活在中国这个社会大环境中,而不是生活在真空里,因而,他们踢球时,潜意识里总会体现出中国人的诸多特征,这恰恰就是中国足球的定位,为什么只能走“中国之路”的原因。由此,也就可以理解历史上为什么只要打平就可以出线,最终却无缘出线的情况了。关键时刻“豁不出去,想守又守不住”这恰恰是中国人的“中庸之道”,在足球场上的具体表现,也正是“足球民族性”在中国足球上的最好表现,但是足球比赛关键时刻,就必须分出胜负,没有什么中间之路可以选择,“中庸之道”在足球上没有市场,这也许就是中国人踢不好足球的症结所在。在球队受到传统文化中“中庸”思想影响的同时,作为足球管理者,更无法摆脱这种“中庸”之道,因而像中国足协当初作出的诸如“每家俱乐部拥有国脚人数不能超过4人”等一系列决定,何尝又不是这种思想的具体体现?因为“中庸”,所以要搞平均主义,谁也不得罪。
(三)自中甲球员相当于德国什么球队大与自卑
多少年以来,单就中国足球的理论体系和训练模式而言,我们一直在沿用上世纪五十年代前苏联、东欧等国引进的那一整套体系,虽然这些理论体系在俄罗斯以及其他东欧国家早已被淘汰,但中国足球却依然未能更新。即便是职业化,十多年来,中国足坛请来了那么多的外籍教练,也依然未能总结出一套完整的适合自己的和适合新形势下提高与发展的理论体系。中国作为一个地理大国,同时又是一个历史大国,深受传统文化的影响,因而中国人骨子里一方面比较自卑,另一方面又比较自大,这种双重性决定了“外国的月亮要比中国的圆”,但同时又始终强调“中国人的事情最终要靠中国人自己去解决”,而且最难以容忍的就是别人说自己不行,或者受挫心理极强。
(四)没有团队
中国人的思维方式是一种个人思维方式而不是团队思维方式。站在中国媒体的角度,报道的恰恰是最典型的个人思维方式的具体体现。一场比赛取胜之后,我们总是把进球者描述成一个英雄,一旦失利,总要找一个“替罪羊”。球迷在这种思维导向下,怎么可能有团队思维方式?
中田英寿作为近年来日本足坛崛起的标志性人物,在日本球迷心目中有很高的声望和人缘。但一个不争的事实是,近些年来,中田英寿代表日本国家队出场次数并不多,这其中必然有在海外效力的缘故,但两任日本主教练特鲁西埃和济科都曾公开批评过中田英寿,批评他在场上太“独”,不注重与队友配合,而且不少队友也抱怨中田英寿在场上的表现,也正因为此,特鲁西埃和济科在指挥球队参加比赛时,经常弃用中田英寿,但日本媒体和球迷很少出现类似我国的情况(在我国,不让大牌上,教练就下课!),这或许就是思维方式上的差异吧。
(五)没有层次感
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泱泱大国,但是我们不能忽略中国当今社会上的种种恶习,脏、乱、差始终是我们想要解决但未能做到的。从整个社会来看,走后门和找熟人等一系列情况更是司空见惯。“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但吃亏的往往是那些守规矩的人。反映在足球场上,作为社会人的足球运动员,又怎能从小就养成良好的习惯呢?中国球员没有层次感,位置感。从我们自身来看,是我们从小的基础训练有问题,教练教的不好,但是又何尝不是我们社会生活中没有规矩的具体体现呢?
(六)不敢负责
责任两字好沉重,中国传统的儒家文化教会了中国人如何人去回避这个问题。作为中国人,我们平时最顾忌或者最害怕的就是承担责任,每每遇到争议时,我们常常会听到或者自己常常也说的一句话是:“到时候出了问题谁负责?”最终的情况往往是无人负责,因此就产生了“替罪羊”。这是中国社会的一个普遍现象,否则我们也就没有必要推行“问责制”。
在中国,有个普遍现象,年龄小的队员在一起踢球时,他们很大胆,敢于作动作,也敢于在比赛中尽情发挥,即使是丢了球之后也愿意积极回抢。可当他们回到国家队后就不敢再像青年队训练和比赛时一样了,他们在比赛中总有些担心,究其原因,就是队员因为害怕在场上承担责任,拿球后总想尽快处理掉。而这个所谓处理掉,常常是漫无目的,恐怕球员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想干什么。
(七)要面子
人们常用“死要面子活受罪”来形容有些中国人。
足球圈这么大,不管是哪个教练或者哪位运动员,绝对不能承认自己不如对手,否则就要面子全无。因此,当球队输球的时候,队员会找出一大堆理由,教练更是有诸多的说法,但绝对不会承认对方教练员的水平比自己高。
外籍教练到中国执教的有很多,不管是听老外讲课亦或是在场上直接教授,我们总会听到这样的说法:“老外说的那些东西我们全懂,没什么新鲜的。”因此“老外”在中国足坛永远都是不过尔尔。深究其原因,说到底,还是一个面子问题。
(八)太在意外界说法
中国球员对球场内的事情考虑的不多,而更乐意谈论场外的事情,就像2004年11月7日中港之战中,中国队究竟要打进香港多少个球才能获得出线权?不少球员连这个最起码的情况都不是很清楚,如何能在比赛中去主动争取呢?
多少年来,中国人活着其实不仅仅是为自己活着,更多是为别人而活着,因而活得特别累。尽管嘴上可以经常挂着“无所谓”但内心深处却是甚为看重。因为太在乎外界的说法,常常无法去做自己该做的事情。
外人是怎么想的,怎么说的,队员也一样,根本就无法去改变它。但是,队员们却可以在场上改变形势,而且有这样的可能。那么,为什么我们不尝试着去努力把握住场上的形势,争取赢球呢?
(九)不敢说话
沈祥福曾这样说过:“我从组建国青队开始就一直在告诫队员,到了球场上,大家一定要叫喊出来,只有这样,大家的行动才能统一。可等到这支队伍解散了,队员在场上依然不会叫喊。”在2000年初组建国青队时,沈祥福曾安排后来淡出球队的梁明和杜威一起担任中后卫,但两人在训练和比赛中居然撞到了一起,而且还是多次出现。训练中尚且如此,一旦在比赛中出现这一情况就将是致命的。
显然,队员在场上不会叫喊或者说是不敢叫喊是个由来已久的问题,这个问题恐怕还是与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文化传统有很大关系。中国传统文化里一再强调“明哲保身”虽然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已经不再提“与世无争”了,但“多听少”仍是当今这个社会的生存之道,所谓“言多必失”嘛,而且还要学会“察言观色”。
当然,中国球足在场上不会说话、不敢说话还有一个普遍存在的论资排辈问题,这是东方文化中的传统。国家队中,老国脚可以“数落”年轻国脚,而年轻国脚甚至不敢吭气。在赛场上,年纪小的球员如何敢叫喊“老大哥”?
(十)中国足球看热闹的多
一个中国就相当于整个欧洲的面积,而且有13亿人口。仅在荷兰1500万人口中踢球的就有12万人,在德国8000万人口中有61万人踢球。中国相当于多少个荷兰,多少个德国?在欧洲任何一个地方,你很容易就能见到一个足球场,而且相隔不远,很快就能见到第二个球场。不管到哪里,随处可以看到三五成群的孩子们在一起踢球。中国这么大,有那么多人,我始终想不明白,那么多小孩子究竟在干什么?那么多城市为什么连一块像样的足球场都找不出来?可在中国就很少能见到的场景。
迄今为止,13亿中国人中,真正从事足球运动的人有多少呢?根据《1996年全国足球工作会议文件》透露的数字,1996年在中国足协注册的足球运动员人数仅为7675人,其中职业、半职业球员有1037人,占注册球员的13.75%,也就是说,每8名球员中就要产生一名职业球员!而到2003年,在中国足协注册的足球运动员人数也只有13000多人。
欧洲足球发展的实践已经证明,足球水平的高低与人口多寡无关,决中甲球员相当于德国什么球队定一个国家足球水平高低的是“足球人口”的多少,而不仅是总人口。足球人口(即从事足球运动的人数)所占人口总数的百分比越高,表明这个国家的足球开展基础越广泛,这也就为职业足球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保障。因为足球人口多,无疑会为选拔人才和人才流动等创造了有利条件,更便于展开竞争。
但遗憾的是,中国足球却是旁观者,看热闹的人居多,真正踢球的人很少。于是,由于踢球者少,真正理解足球,从足球内涵出发去谈论足球的人就很少。虽然没有“足球思想”,缺少“足球文化”,但起哄者却是络绎不绝,中国的足球水平提高又从何谈起呢?
(十一)拜金主义
中国足球步入职业化之后,以苏永舜等为代表的众多老教练均发出过这样的感叹:现在的运动员钱多了,腰包鼓起来了,但吃苦精神太差了,无论是训练还是自我约束力,根本无法与上世纪80年代初的那些运动员相比,他们甚至在报纸上公开呼吁“不要惯坏了足球运动员”。众多在中国执教过的外籍教练在离开时均忠告说“如果中国足球运动员的职业素质不提高,光想着钱,中国足球水平永远上不去!更有人数年前就提出这样的问题”如果有一天,连钱都不管用了,中国足球还怎么踢?”而国家体育总局领导在反思沈祥福率领的国奥无缘雅典奥运会,总结中国足球陷入低谷的原因时,就提出了“拜金足球”的问题。
但是,“拜金”问题似乎并不仅仅是足球界内的问题,恐怕是一种社会现象。而更多时候,要求中国球员像生活在“真空”里那样不考虑收入问题,恐怕是不现实的,更何况足球运动员是吃“青春饭”的,比起许多歪门邪道的挣钱法,中国球员还是干净的。但是像“赌球”之类的“黑色收入”确实可以彻底毁了中国足球。
袁征的最大的目标是什么
苏州东吴队的袁征当选中甲第22轮南京赛区最佳球员。在接受专访时,25岁的袁征表示:“获得最佳球员是对自己努力付出的一种肯定。最大的目标是进国家队为国征战。”
获得最佳球员有什么感受?
很开心,能获得最佳球员也是对自己努力的一种肯定。然后作为球员,大家都很想获得最佳球员,毕竟这相当于一个很好的荣誉。
聊一聊你在这场比赛的两个进球?
第一个进球,在刘浩拿球的时候,他那一脚直塞,传身后传得很漂亮,直接穿透了对方的防线,徐春庆拿到球后,在门前又很准确地找到了漏洞,直接横传过来,让我有机会推射空门。这球运气也很好。然后第二个球,还是刘浩的前插,我把球分给他后,对方犯规我们获得点球,主罚这个点球要感谢陆导还有教练组对我的信任。
面对家乡球队进球有什么想法?
对家乡球队,感觉我应该会更有动力,这也代表我从小的一种努力,尤其是面对家乡球队肯定更想表现好自己。
本赛季的表现对你而言算不算爆发?
这还得感谢整个球队,教练组的信任,队员的信任,他们一直给予我很大的鼓励,每次比赛他们都会跟我说‘加油’、‘今天进球’,都会给我很大的鼓励。
留洋经历给你带来了什么变化?
出去留洋,我觉得还是很有价值的,因为国内和国外还是有一定差距的,他们在对抗和节奏方面,要比我们国内更好。去那里还是有很大的提高,对自己的帮助也很大。
你的个人目标是什么?
尽自己所有的努力去帮助球队,去赢得每场比赛,竭尽所能做到最好,为球队做出自己的贡献。职业目标,我觉得所有球员都一样,能踢上职业尤其是要越踢越好,进入国家队代表国家而战,这是最大的目标。
从校园到中甲,你有哪些成长?
我觉得这也像上学一样,一级一级往上走,证明自己的付出是有回报的。让自己的能力变强了之后,就这样一级一级往上。
职业生涯中最想感谢的人是谁?
感谢苏州政府,还有协鑫集团对俱乐部的大力支持,感谢主教练和教练组对我的信任,感谢家里面爸爸妈妈,从小就一直支持我鼓励我,尤其是遇到挫折的时候,父母的鼓励陪伴是让我渡过困难时期最好的动力。非常感谢他们,一直以来在我身上花费了这么多的时间和精力。
精彩评论
白博美
2022-09-26 14:59:06
28
最大的目标是进国家队为国征战。~可是现在国家队不存在的,国家队连个教练都没有,国家队更没有一个人在工作!所以,很多球员辛辛苦苦的卖力表现的一个赛季却没有得到任何“国家队”的赏识,真是莫大的讽刺啊!
打开懂球帝,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热门推荐
IFFHS国际赛事历史射手榜:C罗270球居首,梅西235球列第二
打开APP667评论
连扳两球!热刺2-2布伦特福德,凯恩破门,赫伊别尔扳平比分
打开APP1077评论
央视卡塔尔世界杯收视率:德国vs日本第中甲球员相当于德国什么球队一,决赛第二
打开APP733评论
拉米喷大马丁,迪马利亚回击:他是最好的门将,你一边哭去吧
打开APP1211评论
足协官方:马尔康踢坏赛事入场拱门,停赛1场无缘对阵浙江
打开APP1428评论
热门视中甲球员相当于德国什么球队频
热身完毕,世界杯后的第一场正式比赛即将开始!
本次关于中甲球员相当于德国什么球队和中甲球员的工资有多少的分享结束啦,期待您的下次光临!